查看原文
其他

一个人开始沦为废柴的几种现象

黛西啊 黛西巫巫 2023-02-28

大家好,我是黛西。

这个月,我已经接到这个朋友第3次电话了。

这次聊天的内容还是跟第一次一样:纠结要不要辞职。

让她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是:

目前的工作内容轻松,但是晋升空间不大;每个月的工资并不够自己花,连刚毕业的应届生的待遇都比她好。
但是同时纠结的点又是,下一份工作不知道待遇会不会比现在好,而且也快发年终奖了,还不如再等等吧。

第三次还是重复着相同的理由,我也就没有继续劝她了。

相信很多人都跟她一样:很多时候明明不喜欢现在的生活,却没有改变现状的勇气。

今天结合黛西跟身边朋友的经验,想跟大家聊聊,一个人开始沦为废柴的几种现象,来看看你有没有中招。

01.
陷入拖延深渊

丧失行动力

在聊拖延之前,想问一下大家:什么时候我们的效率最高?

是开学的前一晚,还是交工作任务的前一天。

好像只有接近死线那一刻,我们的潜力才会被激发。

但很多时候这个结果,并不是拖延晚期的坏习惯造成,更多是目标的不合理让我们产生抵触。

就像你开始减肥,就立下瘦30斤的目标,兴致冲冲办了张年卡。前几天会很积极地改变饮食,踏进健身房。努力运动一周后,结果体重不见反增,最终放弃。
目标设定得太空太大,付出与回报的落差感会比较强,就越不想花时间跟精力去完成。

我们会经常立flag,却总是做不到,也是这个原因。

下一次明确目标的时候,至少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。

「无效目标」只会浪费我们的规划时间,加深拖延,让我们丧失执行力。

不仅如此,造成拖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,可能连你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:

有时候我们对结果过度追求完美,导致花很多时间在准备工作上,但却迟迟不完成正事。

举个例子:

我刚开始写第一篇稿子的时候,很害怕自己写得不够好;从定选题开始,就花费了很多时间;之后的找素材,看优质的观点,收集好的文章……但却一直没有动笔开始写,等到要定稿前几天,才匆忙完成;可是,这样的文章根本就不能发表出去。
不仅时间成本变高,连修改都会比写初稿来得痛苦,甚至有想要放弃的念头。

最终交稿的时间比原先预定的还要晚很多。

这种完美主义的心态,导致的结果就是:

脑子里明明有很多不错的想法,但是却难以真正落地;

然后我们又会内疚自责,为了解决这种情绪,转头又逼迫自己完成目标,陷入恶性循环。

这样的拖延就无药可救了吗?

并不会。

首先我们要清楚“完成比完美更重要”。

从设置节点完成任务,逼迫自己完成,才能逐渐体会到完成的魅力。

发现“做到这个程度其实也没有那么不完美”,逐渐形成新的思维习惯。

很多事情,没有绝对完美的标准。

如果你在进步中做到这一次比上一次做得更好,证明自己一直在成长中,从没有后退。

02.

习惯待在舒适圈

抹杀自己成长的一切可能

内卷这个词,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。

指的是我们为了得到更好的资源,而让自己处在高度竞争紧张的状态。

面对“内卷”设定的“竞赛道路”,少部分人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了人生巅峰,大部分人卷不动的同时选择了躺平。

这两种生活态度本质上谈不上对与错:

“躺平”本身不一定是消极状态,对于年轻人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自嘲,夹杂着对现实压力的无奈和情绪的宣泄;而“内卷”也有它积极的意义,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,可能孕育出突破和创新。
但选择其中一种都容易让我们走向极端,在这两者之中,其实还有一个选择——成为「微躺青年」。

你以为这部分人24小时卷个不停,其实他们卷的只有我们看得到的那1小时。

剩下的时间摸鱼、聊天、看书、炒股,提升核心竞争力。

他们卷的并不是工作任务量,而是效率。

不是为了那几千块钱,盲目加班累垮自己。

仅仅把目光放在工作,只会死磕工资过日子,不如多去寻找更多有可能性的出路。

比如你喜欢写稿子,在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,初期可以选择投稿;等到出稿速度稳定了,再慢慢建立自己的公众号。或者选择一样自己的兴趣爱好,哪怕只是健身;至少在为自己的身体做投资,等到四五十岁的时候,不会输在健康的资本上。
这才是「低成本高回报」对抗内卷、避免躺平的正确模式。

与其拱手让出自己的资源,不如用一个更舒服的「提升自我方式」跟上卷的步伐,为自己的资本做好积累。

03.

潜意识拒绝深度思考
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察觉到,我们正在步入一个文字失语的时代。

之前微博上,一条「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get过一种丑,叫累丑」,上了热搜,引发千万网友的热议。

但有人马上戳破了大家这种「收获了新词」而狂喜的心情,「看来网友的平均语文水平,已经退化到不会打憔悴两个字了」。

顿时觉得有被扎心到。

这种被动接受外界信息的投喂,很容易直接屏蔽我们大脑的思考。

因为没有过脑,我们没办法纠正逻辑上的错误。

很病态的一种现象就是,用网络语把某些人和事简化成一种刻板印象。

鉴定「渣男」「绿茶」都是来自网络一条条来历不明的判断标准;「PUA」在职场、爱情、亲子关系中,让一切批评蒙上一层奇怪的阴影;「直男」「直女」不再单指性取向,而几乎成为一种原罪。
这会让我们带有偏见去面对一些人和事,无法理性判断是非,直接就“一刀切”。

在网络世界里,大数据和算法会给一个人推荐,所有他感兴趣的东西,试图把人的思维完全纳入限定的框架中。

 《娱乐至死》的作者波兹曼曾提到:

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,等待我们的可能是一个娱乐至死的“美丽新世界”。

在那里人们感到痛苦的,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。

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,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。」

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,是多么可怕一件事,连我们的开心都变成了算法中的产物。

大脑遵循着「用进退废」 的原则,只有改变自己思考方式,才能让脑子变得灵活不生锈。

1、在选择阅读的时候,读点困难的。

算法推荐的目的是把人留住,会让你躺在语言的舒适区。

选择一本名著或者哲学书,哪怕每天只读一页,一年只读一本。

但是能够琢磨每一句话想表达的意思,比快餐式阅读收获的东西会更多。

2、遇到问题,先别急着搜索答案,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。

我们已经习惯了别人投喂观点的生活,一遇到问题就直接百度,导致大脑筛选有价值的信息能力变弱。

无论是书籍,还是与人交流中的观点,都别盲目接受。

全面去追问、思考、解构问题,才能减少偏见和认知盲区,形成个人的独特见解,同时也要注意不要钻牛角尖。

能够做到这两点,证明大脑已经开始进入深度思考模式了,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坚持下去。

你会欣喜发现自己的改变。

04.

这篇文章的呈现可能是短暂的,但是能够带给你们的思考却是无限的。

我们不得不承认,每个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节点上差点成为「废柴」,所以不要对于某个阶段的自己过于苛刻。

只要你意识到自己的致命点在哪,并开始做出改变,你就已经成功一大半了。

如果现在的你还想做点其他什么事,点个「在看」,希望你有勇气一步步实现它。

(ps:如果有什么新的想法,欢迎袋鼠们在评论区中畅所欲言,一起讨论,共同进步~)

推荐阅读
我劝你,不要随便就早睡早起!
这20条成长建议,请你们一定要认真看完!
为了不错过每天的见面,请记得把我设为「星标」啊~

操作步骤如图:

END
作者:黛西,90后女生,一个激进的自我精进者,想带你看更大的世界。
图片来源:《鬼灭之刃》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